stryd的一些簡單心得

依照stryd官方建議測量的方式得到我的ftp 253W後就開始使用, (說來慚愧也只測這一次,我九月國外長距離二鐵比完後就沒吃課表了單純偶爾跑跑步XD) 參考功率這件事,因為本身騎單車就有在用功率器,到不會不習慣, 反而一開始比較麻煩的是怎麼把原本在用的配速課表(像漢森)對照到功率數值上。 參考了stryd提供我的功率與大概配速對照(如下圖),加上跑了幾次的經驗後, https://imgur.com/a/x1U7wYg 就抓到了什麼樣的配速大概會是多少功率。 Stryd提供的數據基本上都是W/KG,要設定好體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輸出, 我體重64公斤,300W大概是3:15/km,但我有位75公斤上下的朋友,他300W是跑4:10/km XD 接著就開始慢慢改變自己的習慣, 由原本是注意配速來參考功率,改成注意功率而參考相對應的配速, 所以我去年夏天到比賽前,要練tempo配速4:30就改看功率抓240W, 練有氧就依照距離抓190~220W之間。 操場的間歇可以靠跑錶計秒,不過參考watt會比看GPS反應的配速更容易一點。 對我來說最大的優點除了可以在跑步機上跑zwift以外XD, 就是跑有起伏的路線可以更容易確保自己體力是穩定的輸出, 上坡時以往是參考心率與體感,我自己容易在一開始狀況好時不小心衝太快而後來爆了, 或是比賽中後段的上坡,因為身體已有些疲勞感而把配速放到太慢, 像昨天剛參加完的泰雅盃大腳ㄚ半馬,路線由泰雅渡假村到惠蓀林場折返, 我將輸出盡量控制在230~240之間而不太管配速, https://imgur.com/a/TCKGsTv 上坡時通常會比體感告訴自己的速度要再慢一點, 而下坡反而通常是需要再快一點(當然要是身體可以接受的前提) 跑到最後一公里才再提升輸出,雖然我也沒什麼力了...畢竟上個月才跑45公里XD 簡單分享一下,雖然stryd不便宜,但對我來說這真的算蠻好的投資, 可惜去年參加TBT 25k越野跑時還沒有收到啊所以爆好慘...今年再參加好了哈哈


--
同篇文也貼在ptt路跑板

留言

熱門文章